际华新闻
“融合与创造----2007•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融合与创造·2007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有自己的策展定位。把展览的主题词名为“融合与创造”,标示了此展以开放求是的姿态应对当下国内外艺术发展的多元化趋向,这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从文化艺术发展的现实来说,多元化已经是一个受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赞同的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历史已经证明,任何单一的文化发展模式都不利于艺术的繁荣和创造。封闭和排斥只能使自己置身于发展潮流之外;而且自身也会因得不到吸收的营养而枯竭、而衰落。面对当前丰富复杂的艺术发展状态,坚持开放和有分析的借鉴与吸收的务实态度,会更加有利于艺术的交流与碰撞,从而可能在相互交流、融合中产生新的创造。
当前中国油画艺术的状态可谓异彩纷呈,展览主题词是这种状态真实自然的反映。油画经过中国几代画家的辛勤努力,在中国人民追求独立、民主、自由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现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人民主动的历史选择,油画从一开始就主要以写实的面貌被引进来,当然早期也有一部分现代艺术作品被艺术家们重视,以至借鉴与学习。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曾经占绝对主流地位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锋芒逐渐被削弱,描写现实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仍然是中国油画的主要表现方式,其以乡土写实主义、古典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玩世现实主义等面目先后出现。此外,从写实主义偏离出去,或者从早期油画引进开始就坚持走吸收传统中国绘画精神的“融合中西派”的油画,以其富有中国意蕴精神的创造,丰富了新时期的油画创造面貌。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现代艺术活动,则构成了另一道活跃的油画演进景观。在不到20年的时间中,中国的现代艺术把西方百年的现代、后现代艺术几乎演练了一遍,虽然相当肤浅和不成熟,但由此产生的一些现代主义油画创造成果不仅更加丰富了中国油画的总体面貌,而且也对中国写实主义的油画传统产生了有力的冲击和影响。与此同时,走写实主义道路的油画家们在彼此的对比中,也看到了写实油画的优势和生命力,从而更加自觉地捍卫和坚持写实主义的道路,继续坚持在继承传统中进行创新、发展的学术理念;而另一部分油画家们则在现代主义的艺术创造面前反思自身,从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完善自己的艺术创造。这种态势和状况不仅丰富了中国油画的创作面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界限,为连接二者之间曾经泾渭分明的鸿沟提供了阐释的空间,当然这个空间也使得其中的关联变得丰富而复杂。近几年来,中国现当代油画,在国外艺术市场上一拨接一拨地刷新拍卖价格纪录表,使人感到炙手可热。这种热浪自然也波及国内,引起国内艺术市场的连锁效应,以及在此影响下聚集形成的油画创作大军。凡此种种,造成当代中国油画丰富多彩、多元发展的盛大景观,这是我们没有遇到过的良好发展时期。
此展力图呈现这样的发展局面。显然,忽视其中任何一种在油画创造中所表现出来的新的面貌和探索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对待任何新的创造应该有包容的心态。事实上,业已形成的中国油画基本态势中,写实、意象、抽象、试验等都或明或暗地进行了相互借鉴、吸收而出现新的变化,彼此之间出现的模糊地带也为创造新的油画语言形式提供了土壤和契机。因此,只要有益于产生新的创造,平等、合理地看待每一种语言形式,都会有利于中国油画事业的整体推进和发展。然而,必须看到当代的油画创作中,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出现了一些格调低下甚至是伤害民族感情的所谓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遭到了绝大多数严肃而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们的质疑和反感,也受到社会的非议和质问,这是一个不可否认和回避的事实,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它们以现代、当代艺术的名义出现,因而连同其中严肃的油画探索、创新的整体,也常常一同成为人们非议的对象。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现当代油画的一些类型和流派形成各自的界限,总体上虽然多元并存,但各有自己的展示空间和活动范围,各玩各的,这种局面显然不利于油画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在其中做有学理的分析和批判。无疑,只有彼此对话、交流、融合才能真正体现中国油画多元发展的状态。然而,如何在融合中真正产生新的创造,而不是不问良莠、质量,各种作品在一起一锅粥,大杂烩,是一个需要探索的新课题,也是筹备和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
学术标准是此展探讨的关键内容。在展览中体现多元融合,宽容对待各种艺术现象,对每个参展艺术家的创作给予应有的尊重,并不等于不重质量,以为只要是风格与众不同就可以展示。多元共进而不是多元混杂,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因此,注重作品的质量,坚持展览中应具有的学术标准是必须的。然而,专题性的学术标准好定,多元的标准如何确定是有疑问的。不同类型的作品会体现不同的评判标准,这必定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术讨论和艺术实践来交换意见,加以研究,以提高认识。这个展览题以“学术展”,坚实学术求是的态度,探讨多元化共存的展览机制和选择标准,是有其积极的意义。何谓“名家”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名家不等于名画,创作出好画受到社会与画界的肯定就可能成为名家。因此,我们更愿意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名家”,坚持以作品的质量说话,以对学术的贡献为参选准则,更符合“名家”的本质内涵。因为倡导宽容开放,多元共存,融合拓进的学术理念,此展受到全国油画界的大力支持。
从这次送展和参展的作品看,融合与创造的主题得到较好的呈现,作品涉及多种创作形式与风格。此展在作品的征选上显示了灵活机动的特点:各地画家不必像以前那样通过各地区层层筛选,而是直接受到展览方的邀请,或者画家自己直接联系送画,这就使作品选取的面较以往要开阔。展览方直接面对画家,当然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从送选作品的表现形式看,有写实的,写意的,表现的,抽象的,也有一部分试验的作品,还有一些海外华人画家送来的作品,说明了画家们对此展的关注与重视。从整体看,写实主义的作品所占比重依然最大,这个比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国内油画阵营的现实状况。写实油画在中国具有数量可观的画家队伍。这是20世纪中国油画前辈们奠定的良好基础,也是历史与现实的中国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培育的结果。尽管从西方艺术发展的逻辑时线来看,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已经严重“落伍”,不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方向,甚至已经失去了创造的价值。然而,西方艺术演进的结果并不是我们必然要遵循的发展前提,中国艺术的发展只能依据中国人自己的现实需要,主动地去选择属于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当然这仍需要坚持开放和借鉴吸收的态度。当前中国油画的繁荣就是中国人民现实精神需求的真实反映,这是不以某些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尽管中国的艺术教育与文化氛围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缺失和不足,但是,中国油画只有在坚持艺术与生活,与人民大众的密切联系的基础上,在自己的文化土壤里,才有可能产生新的艺术创造。任何一门艺术一旦脱离了人民的真实需求,也就失去了真正的内在生命力和发展的原动力,中外艺术发展史无不说明了这一事实。实际上,此展中的写实主义油画,也决不是铁板一块:其中有传统写实,有意象写实,有照相写实,也有观念的写实等,其本身同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这是由于西方写实主义油画在引进的过程中,中国几代画家已经自觉地糅进了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审美情趣和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从而增强了油画表现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这就是中国油画家对油画艺术的创造和贡献。而且,在此展中的一些抽象或试验的油画作品中,也可以觉察到中国艺术传统的影响。如果放宽视域,在与世界艺术的对比中,就会发现中国油画的存在是对世界艺术的很大丰富,在相互融合与吸收中,中国油画确实显示出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内涵。
此展作品的题材内容也是宽广有别。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但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主要描写当代人的形象及其思想感情,也有一部分风景画。描绘当代人有不少是肖像画或带有肖像特征的人物画或人物群像。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市民、知识分子、少数民族等,这些身份各异的人物形象通过身处其中的生存环境的描绘,刻画出当代人特有的生活及精神状态。作品大多没有采取刻意的“歌颂”或“美化”或“批判”的方式,而是以“平静平凡”的视角记录着包括画家自身在内的平凡人们的生活,画面中人物自在的生活状态,使人感到自然、熟悉和亲近,由此产生直逼人心的真实视觉效果。当然,冷静客观的描绘态度,并不表示作者没有态度,“客观”往往遮掩了作者的倾向性,以画面吸引观者而使其忘记作者的存在,这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魅力之一。题材的丰富性反映了当前现实生活的变化多样。从农村到城市,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变革和转型时期,身处其中的油画家们以敏感又生动的艺术形式记录和反映了这一伟大时代的历史进程,从而显示出油画这个精神载体在这一进程中积极的建设意义。展览中的一批风景画以独特的立意和构思而引人注目。与人物画一样,风景画也多取自普通的自然景色,多以“平实”的视角加以表现。作品在重视对自然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多注重其中精神意蕴和深度的表现。一些作品吸收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技巧,充分发挥油色质料的表现语言力度;还有一些风景作品,揭示了城乡建设中忽视环境保护、破坏生态环境的社会问题,在感到震撼的同时不无警示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送展中出现许多年轻的和一些以往很少崭露头角的画家们的作品,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不少年轻画家的作品已经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准,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很多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较为自如完整的艺术表现技巧。很多年轻画家仍以写实主义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方向,这充分反映出写实主义油画在中国所具有的深厚土壤,也说明了年轻画家在写实主义油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正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这个展览基本反映出当代中国油画的现状。参展画家面宽,油画类型多样,画家们的视野比较开阔,不少作品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但在精神与品格层面,在写实功力与艺术技巧上,在油画艺术语言的拓展上,出类拔萃的作品还不多。从整体上看,部分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不够,艺术语言提炼不够,一些作品停留在对生活的单纯模拟上。这一点说明,油画艺术的提高还需要画家们做出艰苦的探索和努力,需要克服由于当前艺术市场的繁荣所带来的浮躁情绪。相信在繁荣发展的艺术环境中,如何进一步推动油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寻找自己的前进方向是每一个画家都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融合与创造·2007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是在提倡世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中,是在国内艺术创作愈加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举办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向,然而,融合并不等于创造。融合是状态,是氛围,是契机。在融合中,如何分析利弊,做出判断;如何借鉴吸收,实现创造是要讨论和解决的本质问题。此展架构新的平台,展示各方力量,综合各方创造,为中国油画的学术整体推进提供了抛砖引玉的动力。
中国油画必将在多元融合的交流中,在求真求是的探索中,做出新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