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际华新闻

新闻中心
  • 际华新闻
  • 际华视频
  • 际华十年
  • 公告通知
  • 际华新闻

    “融合与创造•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座谈会报道

            2007年9月12日,“融合与创造·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座谈会在首都博物馆顺利召开。
            到会的嘉宾有著名艺术家靳尚谊、詹建俊、朱乃正、闻立鹏、袁运生、王明明、艾轩、孙为民、张祖英、闫振铎、杨飞云、俞晓夫、庞茂琨、王国斌,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水中天,《美术》主编尚辉、《中国文化报》记者编辑肖维波、《美术观察》 编辑部主任赵权利、《中国油画》主编王琨、雅昌艺术网裴刚等。
            首先,策展人王志纯汇报了展览的策划方案和运行情况。认为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日益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世界艺术的多元化也是难以逆转的发展潮流。中国艺术家只有保持和强化自身的民族特色才能融入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格局并产生积极影响。艺术家应致力于民族文化和传统油画的传承,转化与创造,自觉得将个人艺术探索与民族文化发展战略联系起来。这次展览通过展示有创造性成就、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并将持续举办年度大展和研讨会,使社会公众进一步认识艺术家的探索与创造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到会的学术机构领导和艺术家、评论家参观了正在首博举行的“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展和“潘玉良画展”。看到首博如此宏伟壮观的场面,大家一致认为首博是目前国内举办最高规格最高水平展览的地方。大家都对此次展览寄予了厚望。
            大家对邀请展的选择标准和“名家”概念的界定,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油画界的发展生机勃勃,呈多元化多样化,但还有些混乱现象。要求展览组织工作宽容对待对当代各种艺术现象,对每个参展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和艺术追求进行认真的学术思考。与会人员探讨了“融合与创造”概念在中国油画发展中的积极意义,一致强调:融合但不是降低展览的质量和水平,展览样式不能单一,但绝不能办成大杂烩。
            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艾轩先生谈到了此次展览的孕酿过程和前期设想。为了中国油画事业健康而有序地发展,为了展览能够更好地艺术家服务,艾轩先生、王沂东先生对展览的前期策划组织工作做了各方面的指导。
            油画学会秘书长张祖英先生表示,中国油画学会将在学术上大力支持此次展览。认为展览的目的要提高中国油画学术水平,绝对不能降低展览的高度。要求展览组委会办公室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性,按明确的方法和步骤,认真完成每天的工作计划。建议北京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和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在学术上对展览工作积极全面指导。
            靳尚谊先生强调“融合与创造·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展览要有新的特点,要坚持自己明确的展览思想和宗旨,以区别于全国美展和中国油画学会展览。每次展览要有变化、有发展。展览不能简单地提倡多元化,要看质量,不看花样,要促进大家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
            朱乃正先生要求组委会注意作品的丰富性并不代表学术性,要解决好邀请与作品选择的矛盾,要保护参展艺术家的积极性,还要保证展览作品的质量。
            闻立鹏、袁运生、邵大箴、水天中等先生对实现展览的学术价值、控制展览规模、提高展览效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认为名家并不等于名画,要展览真正富有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的作品。在学术上包容并正确对待不同艺术风格、艺术观念的作品。但在表现内容上,应抵制伤害民族感情、反人性的、色情的、血腥的作品。
            孙为民先生强调展览的作品不论写实、抽象或当代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对油画传统要有继承性、有深度、有探索、有精神,能积极关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文化状况,更多地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杨飞云先生就学术的积累和探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重点提醒不同标准类型,不同价值追求的作品展示布置对于展览水准的重要影响。
            在座的老艺术家表示支持并参加这场重要的展览。
            展览作品除来自部分被特别邀请的艺术家之外,在选择上将认真采取广大艺术家的意见,既要坚持作品的学术价值,又要正确对待广受市场欢迎的、群众喜爱的艺术作品,积极、公正对待中国当代艺术。
            北京美协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形象地讲:一顿丰盛的自助餐,每道菜都是好的,但盛到一个盘子里为什么味道就大都一个味道呢?他对评选、布展、分类等具体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议。对展览的目标和定位最后作了明确的指示。希望这次展览能够集中艺术家智慧的结晶,推动中国美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推动首都的文化建设。表示要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将本次展览办成2007年中国最重要的、有影响力的展览。